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,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:1的矩形。那么青砖青瓦是如何防震的呢?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。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间(当心间)大,两侧的次间、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,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。
中国古代建筑般由台基、梁架、屋顶构成,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个斗栱层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,堪称"整体浮筏式基础",好比是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"惊涛骇浪"中,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,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。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般采用抬梁式构造,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,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,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。
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突出的形象特征之,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。形成大屋顶(尤其是庑殿顶、歇山顶等)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,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;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,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。